联系我们 Contact Us
顾野王
地址:苏州高新区长江路青成大厦6012室
邮箱:1924845606@qq.com

顾雍:东吴任职最长的丞相

顾雍:东吴一代名相
李嘉球
  顾雍(公元168—243年) ,黄武四年(225年)六月至赤乌六年(243年)十一月担任丞相,为相近十九年,是东吴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丞相。
  顾雍温文儒雅,谦和温厚,为人稳重,处世低调,胸襟宽广,虑事周密,办事认真,至德忠贤,忠心耿耿,为东吴的崛起、三国鼎立局势的形成,作出了很大贡献,深得孙权的器重。生病时,孙权曾派身边御医赵泉上门治病,并封他的小儿子顾济为骑都尉。逝世后,孙权又身穿素服亲自前往吊唁。
  孙权是个喜欢大权独揽的君主。那么,顾雍是靠什么获得了孙权的信任、重用的呢?

丞相孙邵死后谁继承?
  黄武四年(225年)五月,丞相孙邵病逝后,谁来继任丞相,一时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。
  当时,呼声高的是张昭。张昭是什么人?他是东吴的开国元勋。他是彭城人,现在江苏徐州人,从小好学,博览群书,富有才智,曾受到“竹林七子”中陈琳等人的称赞。早在孙策创业之初,就任命张昭为长史、抚军中郎将,与孙策可算得上是铁哥儿们,孙策“文武之事,一以委昭”,里里外外,全都委托张昭,并以师友之礼相待。
  建安五年(200年),孙策受伤身危,临死前,把年仅18岁的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,并叮嘱说:“如果孙权没能力担当重任的话,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张昭传》注引《吴历》)。孙策死后,张昭率领郡僚辅立孙权,并当机立断,叫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孙权上马巡军,并命令各地将校各奉职守,迅速稳定了局势。以后,他又忠心耿耿地辅佐孙权,在东吴享有很高的威望。因此在选丞相的“民主测评”中,曾被两度提名推举。
  孙权最初置丞相,张昭也是众望所归。然而,孙权任命了孙邵。这样孙邵便幸运地成了孙权的一位丞相。
  那么,孙邵是个怎样的人呢?他虽与孙权同姓,但不是宗室族人,孙权是富春人,即今浙江富阳人;孙邵是北海人,即今山东昌乐人,同姓不同宗。
  早年的孙邵,曾在北海太守孔融手下任功曹。“功曹”是汉代郡县中地位高的佐吏,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呢?相当于郡县守令的总务长,除掌管人事外,还能得与听闻一郡的政务,必要时还可以代行郡太守、县令长的职务。孙邵很有才能,表现也很好,孔融称他是个“廊庙才”,凭他的才能是个可以担任朝廷要职的人。果真后来做到宰相,说明孔融有眼光,看人相当正确。
  后来,孙邵与孔融分手,孔融投奔了曹操,孙邵便跟随扬州刺史刘繇南下江南。孙策击败刘繇时,他又转为孙策效力。孙策死后,孙邵即上表劝刚上台的孙权向朝廷纳贡,要与曹操搞好关系。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,同时觉得此人与众不同,非一般见识,对他很赏识。孙邵后被派到今安徽境内庐江任命太守,后又升为将军——车骑长史,专门负责军队战车、骑兵长官,堪称是当时的机动化部队的总指挥官。公元222年,孙权正式称王,取年号黄武,任命孙邵担任丞相。孙邵参与撰定了吴国朝仪,这对刚刚建立的新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。大约二年之后,大臣张温、暨艳上奏弹劾他,到底为了什么事情遭弹劾,由于《三国志》中没有为他列传,今天已无法知道了。孙邵这个人不是恋官贪位的人,遭弹劾后,他便主动请求辞职来谢罪,孙权觉得孙邵还不错,释免了他,仍让他作丞相,直到病逝于任上,前后在位三年零七个月。
  现在孙邵死了,百官再次推举张昭为相,孙权却依然不用。那么,孙权为啥不肯用张昭?原因大致有二点:
  一、体制不能容忍。除了张昭在当年赤壁之战前主张投降曹操、差点断送孙权前程之外,最主要的是孙权执行的体制不能容忍。吴国的体制,不同于魏国,也不同于蜀国。打个不尽恰当的现代比喻,魏、蜀搞的是“内阁制”,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,甚至是丞相掌中的傀儡;而孙权搞的是独裁“君主制”,大事的决定孙权掌握在自己手中,丞相仅是“助理”而已。
  二、资格太老,个性太强,不好掌控。张昭是率领群臣扶持孙权的元勋,而且个性格刚直,常常犯颜切谏,弄得孙权下不了台。
  因此,在大家都纷纷荐举他的时候,孙权说道:“孤岂为子布有爱乎?领丞相事烦,而此公性刚,所言不从,怨咎将兴,非所以益之也。”子布,是张昭的字。孙权的话表面上说得很漂亮,我不是不爱张昭,只是丞相这个职位事情既多又烦;接着话峰一转,张昭此人性格刚直,他的主张意见如果不被采用,他就要埋怨人家,责怪别人,所以用他对朝廷没有益处。官冕堂皇的背后,实质是孙权不肯用鲠臣,目的是防止掣肘。
  孙权经过一番反复权衡,最终任命顾雍为丞相。

孙权当众跪拜顾雍母亲表示祝贺
  孙权为何决定让顾雍来担任丞相,原因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:
  首先,顾雍出身江南土著豪门。隋朝开考科举以前,朝廷做官都由世族豪门子弟。吴地顾氏祖先来自古代的越国,越王勾践的后裔。勾践后代中有个名叫姒摇的人,姒是姓,名摇,曾帮助汉高祖消灭秦国有功,高祖封他为越王,汉惠帝又改封为东海王。最初,姒摇迁居在现在苏州古城东南方的澄湖旁,并筑摇城。今苏州市吴中区车坊镇东南有个大姚村,就是当年的摇城旧址。汉文帝时,封摇的儿子期视为顾余候,子孙从此以顾氏为姓。据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考证:“江南无二顾”,即江南顾姓人都是一个祖宗。
  顾雍为江南顾氏第十八世。顾雍的六世祖顾琮,汉代时做过尚书,是个部长级干部。四世祖顾奉,做到颖川太守,相当于现在苏州一样的地级市的一把手。当时社会很讲究名望,做官的大多是贵族。而当时顾雍家族在吴地很有影响,因此让顾雍出来当丞相,就有了宗族的威望,可以使贵族们心平气和,不会无事生非。顾雍当丞相后不久,孙权带了朝中公卿大臣亲自前往祝贺,并当众在大庭中跪拜顾母:“恭贺老人家儿子荣升丞相!”这是孙权平生一次跪拜,人称“中国皇帝一拜”。几天后,孙权又叫太子到顾宅去庆贺,足以看出顾氏家族的地位与影响。
  其次、顾雍很聪明,很有才能。由于出身名门,他小时候就常接触一些名流,拜师学艺,受前辈的面提耳受。东汉末,有个名叫蔡邕的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他的原名叫雍,字伯喈,是陈留圉人,今河南杞县人,董卓专权时,曾任侍御史、左中朗将。曾因避怨,来到吴地,隐居在今苏州市。经人介绍,顾雍拜蔡雍为师学琴与书法。顾雍年龄虽小,但聪明文静,学习时专心致志,悟性很高,教学起来容易,蔡雍感叹惊异,十分器重,说道:“你将来必定有所成,现在我把自已的名字赠给你。”因此,顾雍与蔡雍是同名。顾雍字“元叹”,就是蔡邕感叹的意思。
  弱冠之年,顾雍即由州郡官吏表举推荐,担任合肥长。后历任娄县(今江苏昆山)、曲阿(今江苏丹阳)、上虞(今属浙江省)地方官,所到之处都有政绩,显现出他的政治才能。建安五年(200年),孙权兼任会稽太守,挑选顾雍做郡丞,当副手。这是顾雍与孙权一次合作。当时,孙权由于公务繁忙不到郡府上班办公,一切事务实际上全都由顾雍代理处置。会稽郡那是孙权的家乡啊,每个人都有一种家乡情结,而孙权把它放心地交给顾雍,既对顾雍有信任,同时也是一种考验,而顾雍不负所望而却步,“讨除寇贼,郡界宁静,吏民归服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顾雍传》),很快消灭了几股地方武装势力,把会稽郡内治理得平安无事,官员百姓对他都十分佩服。孙权当然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
  其三、顾雍温文儒雅,处世为人很低调。黄武元年(222年)孙权称帝后,顾雍累迁大理奉常,当司法部和法院当第二把手,同时兼任直接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头头——尚书令,封为阳遂(今安徽境内)乡侯。当了大官,并封了侯,一般人都会喜形于色,肯定会马上告诉家人与亲朋好友,而顾雍不声不响,连家人都不知道”;家人知道了,都感到很惊喜。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,顾雍像赞语“穆穆肃侯,清静自持;封爵归第,家人不知”,说的就是此事。
  其四、顾雍为人稳重,举动适当,举止端重。顾雍虽然很为孙权看重,又是孙权的亲戚,孙权曾亲自将哥哥孙策的女儿许嫁顾雍的长子顾邵。但是,在平时的社会交往活动中,他很严肃,很注意分寸,他不饮酒,很少言语,但每句话都说得合情合理,都很有份量。孙权曾感叹说道:“顾雍要么不说话,一旦说出来必定在理。” 
  孙权很贪玩,常冒险打猎,有时竟还仗着自己气力大赤手空拳与虎搏斗了起来,总让张昭这位老仲父十分担心;常找来一大堆臣子一齐喝酒喝得烂醉,结果酒后丑态百出,闹出了一大堆笑话。面对着这位血气方刚的年青主公,顾雍并不像张昭那样对其厉声批评,而是与他们一齐凑热闹,但自己则滴酒不沾。当臣僚们发酒疯的时候,顾雍干脆把这些人的酒后表现记了下来,然后等他们酒醒后再一一念给他们听,不少人听后脸都涨得通红。从此,每逢宴饮欢乐之际,只要他在座,左右随从也都恐怕失礼误事,不敢肆情妄为。孙权说:“顾雍在座,大家就乐不起来。”说明顾雍很有慑人威势,很有人格魅力。
  孙权综合顾雍的能力、关系、性格、脾气等各方面的因素,觉得让他当丞相比较放心。后来事实也证明,孙权的决策是正确的,所以一当就是19年,直到逝世。

孙权对顾雍言听计从
  俗话说:伴君如伴虎。弄不好要丢小性命的。当宰相首先要处理好君臣关系,要摆正自己的位置。有些人不注意方式方法,老是给皇帝提意见,不给皇帝面子,最后搞得不欢而散,把性命都搭进去,真犯不着。人家是天子,你算什么,只是个管家而已,看得起才让你当宰相,朝廷想当的人多的是,你不识相,我就换你;实在搞得太僵,老虎发威,吃掉你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。
  顾雍是个政治家,熟喑为官之道,深深懂得官场里那一套。他十分了解孙权的脾气,君臣关系处理得非常好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:
  一、注意君臣礼节,始终维护君主威望。顾雍当宰相后,即使与孙权单独相处时,他也十分注意君臣礼节。他常访察民间疾苦,提出了不少适当而有效的办法,功绩不小,但他从不居功自傲。他常将了解到的情况及自已的主张建议,暗中报告孙权,如果被采纳,功劳则归于孙权;如果不被采纳,始终不宣泄,没有第二个人知道,因此赢得了孙权的器重和信任。但顾雍并不是一味迎合,凡事好的好的,一切听随孙权,《三国志》上说“然于公朝有所陈及,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。”在有关国家大事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,他虽然讲话时表情仍很顺和,但态度明朗,从不妥协。他讲原则,更讲究方法,这样往往能把事情办妥办好。
  二、考虑事情周到,做到深思熟虑。顾雍的政见主张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来的,因而孙权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,连两朝元老、辅国将军张昭“法令太稠,刑罚微重,宜有所蠲损”的陈奏,孙权也要垂问顾雍,得到证实后才实施。平时,孙权常派中书郎到顾雍处咨询国事举措,顾雍认为可行的,便会立即与来访者相互商量,反复研究推敲,并设宴接待;如果不合意,顾雍即正色改容,默然不言,来访者见此即告退回去。孙权对此则毫不介意,反而称赞说:“顾公欢悦,说明此事是适合时宜的;如果他不响不表态,就说明此事不行,我就应当重新思考思考。”
  三、无私心私欲,主张唯才是用。在用人问题上,顾雍主张唯才是用,他推举选拔的文武将吏全出于公心,随能所任,各尽其才。当时,吴国戍守江边的将帅都好大喜功,说长藏短,自怀私利。孙权为此特地去顾雍处商量对策。顾雍说:“兵法戒于小利。他们这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,沽名邀功,陛下应该坚决加以禁止。如果他们的陈奏不足以炫耀国威的话,根本就不应该听取。”从此,孙权论赏边将功劳,都以利国为准则,诸将无不信服。
  顾雍有才能,办事有自已的独到见解和主意,考虑问题周到,处理问题稳妥,而且很讲究方式方法。正因为有以上这些长处与优点,得以让孙权放心,平平安安做了19年的宰相。

严于家教,“宰相肚里好撑船”
  顾雍身居高官,除了自身清廉公正外,对家人也能严加管教。有一次,孙权侄女出嫁,女婿是顾雍的外甥。顾雍父子及孙子顾谭前往庆贺,参加喜宴。当时,顾谭的官职是个组织部长,负责选拔官吏的选曹尚书,大权在握,地位贵重。那天孙权也非常高兴,所以众人都十分尽兴。顾谭喝了很多的酒,一副醉熏熏的样子,曾多次起身跳舞,而且跳个不停。这种场合,喝醉酒,跳跳舞,现在看来一切都是正常的事,何况是年轻人,真的情由可愿。而顾雍见了,心里十分气怒,但因考虑场合与情面,当场不便发作。第二天一早,他就将顾谭叫去,严厉责斥:“小子,你昨晚的表现太放肆了!做君王的以含垢为德,做臣子的以恭谨为节。从前,为汉朝建立了赫赫功勋的萧何,每次见了高祖刘邦,就好像不能说话的样子,十分谦虚谨慎。你对国家有什么汗马功劳可言!只不过是靠了门户之资,才被宠任此职。昨天你虽说是酒后,但也是恃恩忘敬,谦虚不足。将来损坏我家门风必定是你!”敬告顾谭下不为礼,并罚“背向壁卧”,足足站了一个时辰两个小时,才允许离开。顾雍对自己家眷严格管教的态度与做法,真是难能可贵,值得领导干部好好学习。
  顾雍为人谦和温厚,从不因孙权对他的敬重而忘乎所以,仗势凌人,骄横跋扈。对国家忠心耿耿,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;对同事和部下,则态度和蔼,十分谦虚。即使要处罚某人,也让你心服口服。
  赤乌初年,吴国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政治大案。事情是这样的,自嘉禾(232—237年)起,有两个担任朝廷中书官职,典校各官府及州郡文书,掌管传宣诏命权力的人,分别叫吕壹、秦博,职级并不太高,在孙权的支持下,试图以经济问题为突破口进行吏治整顿。而吕壹、秦博小人得志,作威作福起来,猖狂无度,举罪纠奸,一点儿小事就上纲上线,夸大案情,诬陷诋毁大臣,排斥与陷害无辜,弄得整个国家人心寒冷。事情搞糟了,做过了头了,使得局面不可收拾。太子孙登带头反对,丞相顾雍等人都向孙权检举揭露,被压抑的朝廷重臣也纷纷出来说话,大将军陆逊、太常潘濬“同心忧之,言至流涕”,潘濬甚至想用剑去刺死吕壹,以除国患;骠骑将军步骘接连上疏,论述改制的不对。朝野上下一片反对,孙权迫于压力,只得拿吕壹开刀。吕壹被罢官免职,“收系廷尉”,关押在法院内。顾雍亲自前往提审,吕壹也曾诋毁过顾雍,但在审问罪状时,顾雍仍和颜悦色。临走时,还问吕壹还有什么话要说的,吕壹叩头无言,自知罪孽,心服口服。与顾雍一起去的尚书郎怀叙恨透了吕壹,当面痛骂并污辱,顾雍马上制止,责怪道:“官有正法,何至于此!”可见其心胸之广、气量之大,让人敬佩,真可谓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。
  顾雍持重老成,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。顾雍爱子顾邵被派到豫章(今江西南昌市)做太守,由于操劳过度染病而死。消息传来时,他正和手下的人在下棋,神色不变落子依旧,而内心则是五脏俱焚。他强忍悲痛,双手紧握,指甲掐进了手掌,血滴到了坐垫上,但还是坚持把棋下完。等臣客都走后,再也强忍不住,用毛巾捂住脸嚎啕大哭起来:“我虽没有延陵季札失去儿子时那么旷达,可我也不能像子夏那样,因为丧子而失明,那样会招来人们的指责啊。”哭完,愁容散去,神色自若,像没有事一样。不知道顾雍当时是如何镇定下去的,这也许就是一代名相的过人这处。

吴国一代名相
  顾雍是东吴一代名相,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之一。说他是名相,理由大致有三点:
  其一、顾雍当丞相的时间长,是整个东吴国历史上做得最长的一位。孙权从黄武元年(222年)十月自立称王,至太元二年(252年)四月逝世,在位近30年,先后共有孙邵、顾雍、陆逊、步骘、朱据等5位丞相,孙邵在位三年零七个月,陆逊在位一年零一个月,步骘在位只有八个月,朱据在位两年零六个月,而顾雍在位长达十八年零五个月,占了近三之二;其余时间空缺无人。孙吴总共60年历史,顾雍一人占了近三分之一。
  其二、顾雍才能好,孙权拓疆土、宣国化;广屯田,增农亩,宽征赋;重吏治,改弊政;以及孙权正式称帝、迁都建业(今南京)等等一系列重大决策,虽然史书上没有直接写明是顾雍的主意,但可以肯定包含着顾雍的智慧。在顾雍的精心辅助下,吴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现了兴盛和繁荣。时人步骘曾称道:丞相顾雍竭诚尽力,夙夜兢兢,寝食不宁,思虑安国利民,长久之计,真正称得上是“心膂股肱,社稷之臣”。
  其三、顾雍品德好,在位时就有口皆碑;去世十多年之后,吴景帝孙休继位时还下诏称:“已故丞相顾雍,至德忠贤,辅国以礼。”什么叫“至德”,就是说他的道德品质无可挑剔,刮刮叫;什么叫“忠贤”,说他是个大忠臣,有才能;而且是全心以礼仪辅助朝廷。
  顾雍家族可谓人才辈出,他的弟弟顾徽字子叹,以才辩为孙权心腹,拜巴东太守,因早卒而未不得及大用。顾雍长子顾邵,博览书传,好乐人伦。年轻时,与舅舅陆绩齐名,陆逊、陆敦都在他之下。为人潇洒好义,交结了地四方人士“风声流闻,远近称之”。孙权亲自做媒,将哥哥孙策的女儿许嫁给他。27岁出任豫章太守,到今江西南昌市当一把手。到任后,礼贤下士,选能任贤,发现手下有资质好的小吏,让他们就学,并挑选其中优秀者做官,“举善以教,风化大行”。可惜英年早逝,五年后卒于任上,年仅32岁。次子顾裕(一名穆),袭爵为醴陵侯,官终宜都太守。顾裕之子顾荣(?—312年),字彦先,曾任黄门侍郎。吴灭亡后,与陆机、陆云一起到洛阳,被称为“三俊”。历任尚书郎、太子中舍人、廷尉正等。志气高雅,见皇族纷争,常常醉酒,不肯问事。“八王之乱”后期,回到吴地家乡。广陵相陈敏起兵割据,任命为右将军,兼领丹阳内史。不久,他与甘卓等密谋起兵,推反翻陈敏。永嘉元年(307年),琅琊王司马睿(即晋元帝)镇守建康(今江苏南京),顾荣为军司马,加散骑常侍,成为支持司马睿的江南士族,因此司马睿对他也礼遇相加。逝世后,赠侍中、骠骑将军、仪同三司。顾雍三子顾济,继承父亲爵位。顾济没有后代,因而爵位无人再承袭。长孙顾谭(顾邵之子)字子默,与诸葛恪等为“太子四友”,后因附太子而流放到交州(今广东、广西),最终幽愤而死。著有《新言》20篇。
  顾雍第宅在苏州古城通贤桥,自顾雍至顾盂,“名著四代,常居此宅,门无杂宾”(乾隆《吴县志》)。而《吴门表隐》则载:“吴丞相顾雍宅在葑门外曹巷村”。通贤桥是否在曹巷村?不得而知。顾雍之墓在苏州城西穹窿山麓的小王山祖茔旁。清嘉庆二十一年(1816年)冬,裔孙顾锡周、顾卿云、顾尚耀、顾震云等重修顾雍墓,并立碑纪念。现为省级文保单位。